因为氮16除了强催化的功能,还有另一个功能,在强紫外线和特定温度📷下,氮16分子会分解成为氮气,如果周围🂭👽存在氧原子,氮16会和氧原子强制结合,生成一氧化氮(NO)。
就算是氧化物中的氧原子,也没有办法阻挡氮16的强制结合。🎭🔘
如此🌏♰🌆一来,氧化铝、氧化硼形成的纳米线,就可以通过氮💮🕍16,去除其中的氧原子,形成单质的铝纳米线、硼纳米线。
陆学东打算尝试一下,而黄修🞞🕑🈻远却知道其中的合成技术:“🁥🇼🝻这🁸💊一部分交给我吧!”
“好。”
回归科研💇工作的黄修🗿♵远,带着十几个研究员,尝试让氧化硼、氧化铝、氧化🗅铜,形成纳米线。
在材料实验室中。
一台七边氧化硅—筛合器,漏斗状的上侧容器里面,装☴🃩满了氧化硼粉末。
这些氧🔍⛀🗓化硼(三氧化二🝊硼)粉末,都是经过过筛的单分子状态,也是最适合作为合成原材料的状态。
由于氧🔍⛀🗓化硼一般以无定形状态存在,🖺通常难以形成晶体,但是经过⛶高强度退火后,也可以形成晶体。
尝试了十几次后,黄修远改进了实验加热方式,采用了激光器🁸💊聚焦在七边氧化硅的喷出口处。
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工作,连续烧毁🖺了上百张七边氧化硅薄膜后,才调试出合格的位置。
激光器聚焦的位置,距离七边氧化硅的喷🜺出口,仅仅只有23纳米左右,这个距离已经是极限了。
倒不是不可以继续逼近,而是再靠近🖺喷出🜺口,激光会迅速烧🁥🇼🝻毁七边氧化硅薄膜。
就算是这个距离🌠,一张🝊七边氧化硅薄膜,也最多只能连续工作10~12个小时,就会彻底报废。
经过激光烧结后,果🗿♵然形成了一条氧化硼🜺纳米线。
黄修远吩咐道:“立刻检测一下氧化硼纳米🐱🃦线💨的强度,和其他特性。”
“明白。”
一众研究员也是兴奋不已,大家都陷入了欲罢不能的亢奋💮🕍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