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四道:「朕想派京营人马,紧急驰援宣大,以防止战局进一步恶化。」
「陛下……」
杨廷和大概猜到朱四先前的那些话是在做铺垫,等当听到朱四最后一番话,立即便要出言反对。
朱四打量杨廷和:「杨阁老,莫非你有更好的意见?或者你觉得,现在西北局势,不需要增派人马协同守备?若是内三关被袭扰,或是鞑靼人的散兵游勇突然集结成大军,杀奔一处,我大明内关关口一定能守得住?」
本来杨廷和想好好跟小皇帝论一论,但听到这儿,顿时觉得小皇帝态度有异。
换了朱四刚登基那会儿,杨廷和会毫不
犹豫继续反对,直到朱四放弃决定,但现在……杨廷和跟朱四直接打交道有一年半时间了,对小皇帝的脾性有所了解,或许这是小皇帝专门为他挖的一个坑,等着他往里边跳呢?
朱四道:「先前朝堂上,诸位卿家不是也议过,以京营人马出镇西北,乃当前最好策略?朕思来想去,不能因为朕在京师,就放弃西北万千百姓,西北不安,京城危矣,若是西北安宁,那京城就算只有一座空城,也是万无一失。」
此话一出,让几名文臣刮目相看。
你这天子守国门的态度还挺伟光正,不贪生怕死,孺子可教也。
可问题是……
你不怕死,我们怕啊!
凭啥从京师抽调兵马去宣府,三边不是已经调了吗?另外你从辽东等处调兵,也挺好的啊。
杨廷和心里有些着恼,他现在已经总结出经验,但凡朱四把他们叫来乾清宫来说事,必定没什么好事,现在小皇帝又想自作主张,虽然从大势上来说,从京营调兵往西北驰援,保证居庸关、倒马关和紫荆关等内三关安稳,是正确选择。
但杨廷和还是不能让小皇帝形成一种跳过朝堂议事,自作主张,完了再通知文官一声的坏习惯。
应该是我们商议出策略,来通知你,你照着执行就行了……现在陛下你是本末倒置啊!
皇帝应该受文官的挟制,而不是我们要为你一人左右!
这其实也是朱四登基后,君臣间最大的矛盾点所在。
朱浩一直帮朱四崇扬君权按,而杨廷和则想把君权关进笼子里……本身杨廷和没错,朱浩清楚,君王权力不能太大,否则就会胡作非为,好像朱厚照一样几乎不受限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