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看信上说,郕国公大军到时,天气陡🚞然转寒,河上结冰,我军踏兵渡过鸭绿水,贼军大溃!”说到这里,苏定方向西北方向拱了拱手:“仰仗圣天子威灵,看来这次能够荡平贼巢,以雪中国之耻了!”
众人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,高句丽对于唐人来说可以说是一种魔咒,数十年前的三次伐辽之役,导致了大隋的覆🚧灭,而以太宗皇帝的神武,也没有能将其消灭,帐内众人最年轻的也已经年过五旬了,难道又要将这顽贼留给儿孙?
“平壤乃是高句丽贼苦心⛪🝉经营了数百年的巢穴!🔷”苏定方站起身来,走到悬挂的地图旁:“外有支城数十,内有劲兵坚守,非仓促可拔,当先去其枝蔓,再断其根本!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催促新罗与百济守军运粮来,做长久之计!”🚜🔐
“不错!”
“大总管所言甚是!”
帐内众人纷纷点🝡🌰头称是,他们都是跟随苏定方征战多年的宿将,深知这位老长官有个习惯:在情势危急的时候往往行动极为大胆,以败🄩⛲🞖中取胜;而形势大优的时候反而持重,半点风险也不肯冒。眼下契苾何力指挥🚰的北路军已经度过鸭绿水,即将与苏定方会师于平壤城下,是唐对高句丽战争数十年未有之大好局面,苏定方反倒变得小心起来,可谓是深得“大勇若怯”之诀要。
“来人!”苏定方唤来军吏,立刻以平壤道行军🔷大总管的身份📳,发出军令给在新罗国的金仁问和驻守百济的刘仁愿、刘仁轨,令其在雪前将输送二十万石军粮至平壤大营之中。
正如南美洲某只蝴蝶翅膀的拍打引起了影响南中国沿海的一次飓风,正当苏定方在平壤城下踌躇满志的同时,万里之外的漠北爆发了一次叛乱,当年十月,铁勒回纥部首领比粟毒与同罗、仆骨等九姓叛唐犯边,唐高宗不得不将原🞺🙉本是铁勒部可汗的契苾何力召回,任命其为铁勒道安抚使,让其处置这次叛乱。
镰刀划过,麦秆成片倒伏,桑丘捡起一支麦穗,送到自己的🟃主人面前,王文佐接过麦穗,随手掂🂩👙🉐量了两下,苦笑道:“二十🏜🚻😧万石军粮?雪前送到平壤军营?这还真的有点难!”
“三郎倒也无需担心,军粮的事情要操心也💫🔴是新罗人操心,咱们犯不着操这个闲心!”崔弘度笑道。
“这倒也是!”王文佐随手丢下麦穗,正如崔弘度所说的,虽然苏大总管的军令同时发给百济唐军和新罗人,但谁都知道百济眼下已经打得一塌糊涂,泗沘城去年冬天都开始吃老鼠了,哪里还有军粮可以运⚰往平壤?🛈🚝🔗“不过新罗人拿的出这么多粮食吗?看这边的收成,只能说一般吧?”
“这就不🗙🜅是我们需要🁟考虑的了!”崔弘度显然对新罗人没啥同情心:“反正军令如山,就算这些新♈🆟罗人都去吃草,也得把军粮凑齐了!”
王文佐笑了笑,在这些乡党中崔弘度已经算是有见识的了,但还是没有超脱他出身的限制,在他眼里,军府应该为天子流血效命,农民就应该勤恳耕种,无条件的缴纳赋税,服劳役;既然为了讨伐高句丽,自己远渡重洋来卖命,大唐的农民节衣缩食🖲🖣转运粮秣,身为大唐属国🜒的新罗人从牙缝里挤出粮食运到平壤来难道不是理所应当吗?至于新罗人会不会冒着饿死农民的危险,拿出二十万石军粮给平壤的唐军,这就不是他考虑范围的事情了。
崔弘度见王文佐不吭声,以为对方对军粮的事情不关心,便压低声音道:“三郎,铁器来源的事情,我已经打听出些许眉目了!”
“哦?怎么说?是从哪里偷运来的?”
“不是偷运的!”崔🁟弘度低声道:“据蛮子们供认,他们的铁器是从一个💲名叫‘弗出’的集镇交🂩👙🉐易而来的。”
“‘弗🚽😻🆤出’?🝅”王文佐皱起了眉头:“🚞就只有这个名字吗?你可知道具体位置?”
“那些蛮子们也说不清楚,只知道这个地方乃是大河入海之处,每年秋天时,各地的蛮子就会乘着独木舟带着自己的货物前来交易,不光是蛮子,就连百济人、新罗人和倭人也会渡海而来。这‘弗出’在蛮子话里就是边🌃地,角落、遥远之地的意思!”
“哦,倒是形象的很,👷🍛🈱那这些铁器也是🚞从其他地方转运来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