县试共考四场,第一场为正场,四书文一道,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,题目、诗、文写法皆有一定格式,不能犯庙讳(已故皇帝名)御名(当今皇帝名)及圣讳(先师孔圣名),全卷小楷写就,不得少于三百字。④
若非第二世的科举考试经历做基础,宋修濂是决计做不好古人这考题的。
四书文选的是《论语》中的一句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
以此命题,写一篇不少于三百字的文章,有点像高考的命题作文。
宋修濂审题一番,花费一个多时辰在草纸上写,之后又仔仔细细检查一遍,确保无误后,方在答题纸上誊写。期间饿了,他就从考篮里拿出一张饼啃了几口。
答完四书题,接下来是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,一句诗为题,围绕此句写一首五言六韵诗,仄起平收,不要求非得对偶,但必须押韵。
此句选自王维诗一句:“大漠孤烟直。”
宋修濂默想半天,脑中有形了,方在草纸上落笔,写完前前后后又改了几遍,改得自己满意了,才在答题纸上誊写。
写完后他又整体检查一遍,没问题了,他才起身将卷子交给考官。
他是第一个交卷的,沈知县看了他一眼,将他卷子弥封,准他离开考棚。
沈夫子在县衙外候着,他看到宋修濂提着考篮第一个出来时,就知这小子考的不错,在他肩上轻轻拍了拍,考试的话全然不提。
陆陆续续地出来的考生渐多,待他们一行人全部出来后,沈夫子带着他们返回了葛玉才家的宅院。
翌日午时,县衙放榜,他们一行十五人全部通过,进入县试第二场。
县试第二场为招覆,试五经文一篇,默写《归田赋》全篇,不得添改误写。
像对待第一场考试一样,宋修濂又认认真真写完了第二场的考卷,依旧是第一个交卷出考场。
当天考试,第二天出榜,前三场考试不排名次,只公布通过考试的考生名单。最后一场才公布考生名次。
第三场称再覆,试四书文两篇,律赋一篇。第四场连覆,四书五经文各一篇,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,《大靖圣训》全篇默写,不得误写改添。⑤
四场考下来,有的考生早就焉了,纷纷感慨今年的县试题可比往年的难多了。
确实难,宋修濂也这么觉得,难度跟他第二世的府试不相上下。